2023年,大模型席卷了传媒业。大模型一方面参与到信息生产与传播过程,成为信息传播活动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具备的强大算力突破了以往小规模模型的计算分析能力。这也被传媒研究的专家们以及从业者们所关注,并引发思考。

  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智谱AI、中文信息学会SMP专委会、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大模型传播生态创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传媒业界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大模型介入下的传播学研究”“大模型的新闻传播创新实践”“大模型技术与应用的未来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广泛探讨。


  为传播学研究打开新视角


  在传播学研究中,大模型蕴含的潜力为研究者们打开了新的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伦认为,大模型可以解决传播学者长期以来的代码、算法、语料等几个痛点问题。比如,以往处理大数据文本时需要耗费很多精力编写代码,或者和NLP方面学者合作,而大模型出现后,研究人员不再花费大量精力解决代码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北师大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吴晔认为,从选题到研究输出过程,大模型都能提供有价值的提示,也能够以对话方式协助代码编写和数据处理,因而大模型有望替代甚至颠覆传统的研究方法。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李晖从交叉学科视角提出思考:在内容表达方面,大模型在输出时需要解决一致性和反问的问题,它可能必须要通过提示词的完善或者提示技巧的这种调整予以解决,因此需要社科研究与技术研究的合作;在数据准备方面,如何统一不同公司的词库表述方式的问题,需要学界和政府机构提前部署安排;在技术逻辑认知方面,大模型是传播技术的演绎结果,需要考虑算法、数据和多元呈现的风险逻辑。

  不过,应用于传播学研究的大模型仍有一些待商榷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师大计算传播研究中心教授许小可认为,传播学研究方法使用大模型仍需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大模型需提供API接口以支持大规模语料数据处理;二是如何处理语料中的敏感信息解决因触发敏感词而不输出结果;三是与大模型互动需要整合提示词的策略指标。


  影响用户新闻参与实践


  大模型不仅介入新闻生产全流程,也开始影响用户新闻参与实践。

  美国东北大学博士后杨凯程从新闻机构的采集、撰写、分发和阅读全流程介绍了大模型的应用。具体来看,在采集方面,大模型能对已有文档进行分析和归类、侦测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并针对不同话题做舆情分析;在信息加工方面,大模型可以完成校对、事实核查和总结任务,甚至可以在把关人把控下开展一些标题的修改完善任务;在新闻接收方面,新闻聚合网站Artifact等不仅可以进行常规的新闻阅览,还能借助大模型迅速便捷地理解、总结新闻内容。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鹏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赋能策采编审发等新闻生产全流程,而新兴大模型技术将更加深度赋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

  智谱AI首席生态官刘江认为,大模型将减少新闻从业人员开展机械式报道任务,诸如体育赛事、财经报道等数据信息类、事实性报道工作将由智能机器完成。

  当然,大模型的全流程介入并无法完全替代真人记者的参与。

  人民网版权渠道部总监王晟表示,在内容原创方面,部分记者和编辑已经开始将工作任务聚焦到内容评论、深度调查、权威解读等方向,而这些方向目前是大模型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传播副系主任、副教授沈菲认为,大模型的产生带来最大的挑战即新闻工作者所拥有的工具也成为新闻消费者可以使用的工具:受众可以开展事实核查、询问AI机器人最新消息、网络舆论爆点,而新闻工作者也在做同样的工作。那么,未来新闻传播行业应该如何发展?基于大模型的产品能否针对新闻工作者设计专业性产品?这会是什么样的产品形态?这是未来产品创新可以关注的方向。


  仍有许多创新突破方向


  大模型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还有许多创新突破的演变方向。

  从应用领域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认为,大模型对编辑和管理等职业岗位潜在影响明显,但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人类应该保持危机感和勇往直前并存态度。

  新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宏刚从国际传播角度切入,思考在人工智能技术介入的国际社交网络中,如何借助大模型有效、迅速识别负面信息,以及应对社交网络舆论事件。

  从技术形态来看,刘江认为,基于大模型的聊天机器人将成为私人定制的语音交互助理和主要的信息交互渠道,同时AI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将代替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硬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将大模型的功能角色归纳为助理、顾问和导师三种,并表示当前大模型可以完成一些常规任务文生图、图生文、文生标题以及文字整理任务,充当助理角色。同时大模型能够拓展人类的一些常态化能力、呈现比普通人更高水平的表现,发挥顾问角色。周葆华进一步认为,在媒体应用中,大模型的顾问角色较为重要,能形成普通用户想不到的头脑风暴思路,作为人类创新思考的顾问。

  从互联网产业演变角度来看,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北师大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援引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在2016年“对话即平台”的理念,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应用能够同时与一亿用户群进行自然语言的对话,其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对话窗口,且这种对话极有发展为平台的趋势。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曾祥敏认为,大模型在促进万物互联的过程中,其本身也会成为万物互联的接口,并在数据量、参数量上不断增长。

  张伦认为,大模型的提问策略可以被分成专业性、迭代优化、检验案例三个维度,未来的工作可能是为传播学学者提供一个提问框架以实现正确、高效的提问。同时也应回归理性,思考大模型对于新闻传播学研究是否有助益?此外,如何评估大模型的分析结果?现有的评估措施、手段、办法是否足够有效?信度、效度等传播学传统评估方法是否适用于评估大模型分析结果?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关注与探讨。